- 一月17日
-
做SOHO,也就是做贸易,做贸易大部分也就是赚差价,本质上还是为工厂打工,只不过你改变你的打工方式而已.SOHO期间,一条重要思路就是对产品造价的自我评估,换句话说,如果客人向你要一种产品,你能独立自如地报一个合理的价格给他,那么,很显然你在SOHO的道路上已经步入了正轨,换句话说,你要象经营工厂一样经营自己的SOHO事业,要对产品的工艺流程,原料配件,技术参数,成本造价了如指掌,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工厂给你报价,然后简单地加上自己的利润完事.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你对自己经营的产品了解程度有多深,决定了你的客户群体有多广.
开始的情况是,样品从工厂拿(一定要保证质量),第一批订单继续从工厂做(其实心很痛,因为太了解成本),第二批20%下给工厂,80%通过自己的加工地方加工(行业间技术基本是透明的,只是赚多赚少的事情和做工问题),接下来全部下给加工点,自己采购原材料.非常重要的一点是,选择加工点就是选择饭碗,选择了加工点不要指望靠它吃饭,因为加工厂不是自己的!而这个时候,你可以向国内市场迈步了,工厂利润做到20%,你可以在国内只做10%到15%的利润,有时候一个电话,就可以完成整套流程,派个人去抽检和点数即可.
这个阶段是一个积累资本的过程,也是一个积累人脉和生产经验的过程,更是一个自我提升的关键阶段,很遗憾地说,很多人还是停留在向工厂要报价,然后加几个点给客户,然后联系一下货代和代理,赚点差价,然后日夜抽浓烟对着电脑找客户,看看是否有新邮件过来,有时一封垃圾邮件都搞得你激动,终于来了封邮件!其实,这是一种消极地SOHO方式.到头来,你会感慨自己赚了点小钱,却看不到自己真正的事业在哪里,当然,如果你认为开个店面,做个经销商也是一份事业的话,你可以继续这样的方式.
走过这个阶段之后,要考虑的东西将是非常之多,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地营销人员,你要考虑人员工资,厂房租金费用,产品的连续性,还要纳贡(虽然不多,但不纳的话,那帮官老爷会带上照相机拍你几张图片,看你纳不纳!),国内的客户来了,还要去洗洗脚搓一搓,这是不成文的规矩,还有其他的更多暂不螯述.